刘尔炘纪念馆开馆: “五泉山人”魂归五泉山

兰州晨报   2018-04-01 23:02:50
 
刘宝厚讲述父亲的故事。兰州晨报记者 房毅 摄

      每一个去过兰州市五泉山的人,都会看到公园门口匾牌上的“五泉山”三个大字。     这三个字,是陇上著名学者刘尔炘所题,这座山上的建筑、景点,也皆由他主持修建。     今年5月,“刘尔炘纪念馆”在五泉山万源阁一楼开馆。等待了这么多年,自号“五泉山人”的刘尔炘终于魂归此处,和他热爱的山山水水共处于此。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5月的五泉山,绿树成荫,花开正好,淙淙的流水在路人脚下环绕。     在五泉山中轴线上、青云梯下的“万源阁”里,甘肃省楹联学会组织各界人士,齐聚于此,举行“陇上联圣”刘尔炘纪念活动。新近布展的“刘尔炘纪念馆”同时开馆。     两个路过于此的游人,好奇地问:“刘尔炘是谁?”     刘尔炘是谁?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一定看过他写的字、读过他题的联、走过他修的桥、坐过他建的亭。脚下的这座五泉山,基本建筑都是他主持修建的,遍布五泉山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对联,也大多都是他题的。     有些岁数的老兰州人这样称呼刘尔炘:刘翰林。     刘尔炘字又宽,号晓岚、果斋,生于1864年,兰州盐场堡人。16岁就考中秀才,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当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风雨飘摇之际,清政府仍然腐败无所作为,他不愿与宦同流合污,借着祖母过世、丁忧守孝的规制,1897年辞官回乡。     “听母亲说,父亲当年从兰州到北京去考进士,整整走了一个多月。中举后被授翰林院编修。不过父亲在京城只做了三年的官就辞了。”刘尔炘先生的独子、80多岁的刘宝厚现居兰州,对于父亲的事情,他更多的是听母亲及长辈描述,父亲去世时,刘宝厚还不到一岁。     年纪小时,刘宝厚对父亲的辞官之举一直不甚理解,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父亲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他才理解了,“做大事不做大官,这是父亲的座右铭,应该说这句话已经说明了一切。”     刘尔炘辞官归故里后,主讲五泉书院。复任甘肃文高等学堂总教习,专心治学,培育人才。他创建了兰州第一所小学校——两等小学堂。还主持和举办了一些学社、讲习所和专修馆。     晚年,刘尔炘集中精力,主持修葺扩建五泉山。原建于元、明、清的崇庆寺、文昌宫、卧佛殿、大悲殿、武侯祠、千佛阁、地藏寺等,因年久失修,殿宇颓败,楼阁坍塌,他深为痛惜,于是向地方官绅和各界人士发起募捐,进行整修,共募得白银4.8万余两。     从1919年夏开工修建,到1924年竣工,用了5年半时间,重修了原有殿宇,新建了太吴宫、三子祠、万源阁、层碧山庄等殿堂十余处。     经过整修,五泉山殿宇楼阁层叠,廊坊桥榭参错,布局谨严,相互贯连,构成一组庙宇罗列的古建筑群。在整修的同时,他还广植树木,栽花育草,使五泉山风景变得更加秀丽,成为兰州著名的游憩园地。     陇上联圣 文以载道     修葺一新的五泉山上,自然少不了“对联”这一饱含中国智慧与文化的文学形式。五泉山上的对联,皆由刘尔炘所题。     企桥上,带有砖雕艺术意味的两副对联,西头阳文是:“想过去么,过去便能通碧落;休下来了,下来难免入红尘。”桥东头镌刻的阴文是:“问来来往往人,今日之游,水意山情都乐否?到活活泼泼地,任天而动,花光草色亦欣然。”     若游到此处,看到此文,便生出怅然若失,却又蓦然欢喜之情,景色如此,人生亦如此。     上山经过青云梯时,可看到对联“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下山再看时,稍作抬头,便可见南面的两联横额:“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 此番心绪,诉与游人,景同、心同,百年人生、国家之事,大抵这般。     他为五泉山的“摸子泉”做联:“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一语道尽世人的小小心思。为层碧山庄题联“可有东篱乎?五柳阴中,我愿追随元亮;此亦北窗也,万花风前,谁能高卧羲皇”,将心中情怀赋予眼前美景。     兰州市的许多园林、景点上,都有刘尔炘先生的对联留存,他为小西湖嘉雨轩题联:“只我生六十年中,便见兹秋水一泓,沧桑几度;任他到万千劫后,总有个春风二月,花鸟重来。”     甘肃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王家安说:“这是刘尔炘的智慧之处,他能用最直白的语言,讲述令人深省的道理。那一副副联语,不仅是五泉山以儒为宗的文化体现,更寄托着刘尔炘不俗的济世观。”     远离庙堂之上的刘尔炘,“济世”之情常在。从1906年到1927年,他创办了“兰州修学社”“陇右乐善书局”“陇右实业待兴社”“全陇希社”“五泉图书馆”“丰黎义仓”“皋兰同仁局”等8个社会团体,称为“兰州八社”,从文化、医疗、工业等方面开启民智、改善民生。     甘肃初设甘肃省文高等学堂时,刘尔炘担任了5年的总教习,也就是现在的兰州一中前身。     他还筹款资助学生赴外省进修和深造。其中就包括曾任甘肃省教育厅长的赵元贞。     刘宝厚说:“父亲的手稿上提到,学科学要读孔孟思想,学理学也要学会科学”。受父亲“经世致用”思想的引导,刘宝厚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西北医学院,毕业后在兰大二院工作,主攻中西医结合诊疗,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专家”。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但仍然为博士研究生上课,担任博导。     几经波折 开馆永念     在1958年之前,五泉山蝴蝶亭前立着刘尔炘先生的铜像。铜像是曾任甘肃省主席的马鸿宾1935年10月特别从香港铸造为刘尔炘而立的。后来,大炼钢铁的时候这尊铜像就不知去向了。     2002年4月,五泉山公园将重新铸造的刘尔炘先生半身铜像安放在公园内的万源阁内,供人们瞻仰。2014年3月,不少游客发现,万源阁内刘尔炘先生的铜像与中国历史“四圣四贤”的塑像都不见了。     后来,经过许多人辗转联系才发现,铜像被搁置在万源阁相邻的中山纪念馆。原来,因为万源阁被挪作他用,刘尔炘先生的半身铜像只能放在中山纪念馆里。     “他可是兰州的大善人,不能连个铜像都没地方放!”在七里河区居住的张志超老人说,他在《顽石斋杂记》中看到一篇《刘尔炘先生逸事点滴》中写道:20世纪上半叶兰州普遍缺医少药,刘尔炘请来名医坐堂义诊,困难病人一律免收诊费,还送中药。每到夏天免费向市民送藿香正气丸,冬天赠送参苏理肺丸。     近两年来,甘肃省楹联学会联合各方多处奔走,终于有了结果。今年5月,铜像被重新放置,“刘尔炘纪念馆”在万源阁一楼开馆。     兰州地方志专家邓明特意来参加了纪念活动,他说:“这尊刘尔炘先生的铜像是由创作了"平沙落雁"雕塑的王志刚所做,供后人瞻仰刘尔炘先生。五泉山作为我们这座城市最为著名的历史文明景观,更应赋予其厚重的历史意义。如今"五泉山人"重归五泉山,让游人们在参观的同时,也感受到五泉山的文化历史,重温刘尔炘先生的精神。”     甘肃省楹联学会正式以学会的名义,提出尊称刘尔炘为“陇上联圣”,将其确立为甘肃楹联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同时,还设立了全省楹联领域的最高奖项“刘尔炘楹联艺术奖”。     “刘尔炘纪念馆”馆内,展览了刘尔炘先生的半身铜像,生平事迹图片展览,以及他的绘画、书法、楹联作品,生前用过的眼镜、毛笔、砚台等遗物。这些都是刘宝厚捐赠于此,希望更多人来了解父亲的高尚情怀和艺术境界。     青山有名士,相看两不厌。     兰州晨报记者 魏娟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画廊联盟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gansuhualang@126.com

2015-2018 gansuhual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陇ICP备14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