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 绘就新画卷——通渭县书画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甘肃画廊联盟网   2018-08-17 13:05:10

名家点评通渭书画作品

书画采风基地写生

书法培训

书画交易

书法等级考试

画廊一角

悦心国际书画村全景

榜罗重镇,红色通渭;翰墨飘香,书画通渭;诗书传家,耕读通渭;旱作农业,生态通渭;陇上神泉,养生通渭;风光互补,清洁通渭。

通渭,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中华诗词之乡”……通渭,是一方孕育希望的土地,充满激情与活力;通渭,是一片富有灵气的土地,涌动着书画艺术发展的热潮。通渭,因书画而改变;通渭,也因书画而享誉全国。

近年来,通渭县根植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沃土,抢抓“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深入推进“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书画文化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全新释放书画文化产业发展能量,绘就出一幅幅美好新画卷。

薪火相传成就书画艺术之乡

通渭县位于甘肃中部,总面积2908.5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332个村10个社区,2017年末户籍人口43.89万人。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著名作家张贤亮曾即兴题写“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出通渭”。当代文学大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通渭人家》中描述通渭:“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

“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是外界认识通渭的真实写照。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人人爱字画,家家挂字画,户户有收藏,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形成“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耕砚田”的独特现象,这种群众性书画热被学术界称为“通渭现象”。

正是因为“耕读、坚韧、进取”的“通渭精神”和这种独特的“通渭现象”,造就了一大批通渭籍各级美协、书协会员,通渭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随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等荣誉接踵而来,通渭成为名副其实的书画艺术之乡。

内联外引书画文化聚集发展

长期以来,通渭书画人才虽多,但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缺少大型专业场馆,领军人才不足,市场化运作程度低,大多书画艺人把书画创作只当一种爱好,在舞文弄墨中自娱自乐。因此,书画并没有自成产业。经过长期探索酝酿,通渭县委、县政府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以书画为媒,加强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各级新闻媒体、书画文化市县合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从2011年举办首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开始,内联当地书画艺人,外引书画名家,逐渐形成庞大书画阵营,全面吹响了书画文化聚焦发展的冲锋号,形成了集书画创作、展览、销售、拍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市场。

通渭县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国家级书画专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先后合作举办了两届“丝绸之路?翰墨通渭”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纪念“王羲之诞辰1711周年全国名家手札书法展”“全国书画名家特邀精品展”“中国梦?丝路情”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等大型展览活动。与中央电视书画频道建立合作机制,为通渭县免费开通书画频道。加强与山东青州、章丘、北京宋庄、陕西户县、内蒙古乌海、重庆秀山等全国书画产业发展先进县、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友好市县合作,强强联合,建立交流互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书画产业发展合作交流机制。

通渭县成立文化产业协会、硬笔书法协会,收藏家协会、文房四宝协会、教育书画协会等行业协会,组建全省首家画廊协会和画廊联盟,已有260家画廊和168名市级以上书协、美协会员加盟协会,入驻书画村集中经营,提升了书画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走出通渭的书画创作经营者纷纷返乡创办工作室,开办画廊。书画文化交流频次日益增多,引得藏家商贾云集、书画名家荟萃,形成“年年有大型节会,月月有名家展览,天天有采风交流”的发展格局。

品牌创建铸就书画发展高地

通渭县瞄准“打造通渭?中国书画城,建设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全国知名的书画信息发布平台、全国知名的书画采风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文房四宝交易基地”的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2015年11月,成立通渭县筹建“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申报领导小组,积极筹备、申报。2016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通过组织开展现场文审答辩审核,正式批复同意通渭县筹建“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让通渭书画发展驶入新的“快车道”。

通渭县研究制定了《通渭县书画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规划》《通渭县“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实施方案》《通渭县“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工作任务分工》《2017、2018年度通渭县“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工作计划》《通渭县城区书画元素风貌改造方案》,建立例会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有序推进筹建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创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编制了《通渭县“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渭县平襄书画小镇建设规划》《通渭县墨香温泉小镇建设规划》,加快书画文化发展设施建设。已建成悦心国际书画村、书画文玩城等一批书画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和20个陇中风情书画采风基地,悦心国际书画村已入驻书画文化小微企业23家、书画名家创作室26个、书画培训基地8个、画廊198家。

通渭县设立“秦嘉徐淑文艺奖”,对38名书画家及其优秀作品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和“秦嘉徐淑文艺奖”给予表彰奖励,推荐27名书画家成为市管、县管拔尖人才。对文化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政府质量奖的给予表彰奖励,发展文化企业80多家,画廊、书画装裱店、培训机构及文房四宝销售店800多家,扶持培植其更好更快发展壮大。

搭建平台加强书画人才培育

通渭县文联、书协、美协、书画院、美术馆等文化机构联合,采取“请进来、以展普训增技艺,走出去、学习借鉴取真经,邀名家、传经送宝做辅导,从小抓、墨香校园育新秀”等模式,整合资源,搭建书画技艺培训平台,常态化开展书画艺术学习交流活动,全力培育书画人才,引领书画文化产业扬帆远航。目前,全县拥有书画经纪人2600多人,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其中中美协会员7人、中书协会员42人,省美协会员82人、省书协会员98人。

先后建成“甘肃改琴基金会通渭县书法培训基地”“清华美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高研班通渭写生创作基地”“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创作基地、中国新水墨书画研究会通渭采风创作基地”“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培训基地”“甘肃省人才孵化基地”等12个书画专业培训基地,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提升书画创作水平搭建了平台。培训基地举办县级以上书协、美协会员书画创作培训班22期,培训2500人(次);举办中小学学生及书法教师培训班6期,培训460人(次)。先后有中书协、中美协书画家1000多人(次)现场交流,其中30多名著名书画家对206幅通渭书画作品进行了现场点评指导。先后组织当地书画家赴天津、乌鲁木齐、日本石川、山东青州、上海同济大学等地开展联合办展,展出作品10万余件;组织县内书画创作经营者赴国家画院、北京荣宝斋等地“面对面”创作观摩、“一对一”探讨交流。

通渭县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墨香校园”建设,通过开设书法课和绘画课,组建书画兴趣小组,举办全县中小学生书画大赛和教师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三字一话”比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师生书画水平。全县教育系统涌现出省级以上美协、书协会员46人;在全国书画大赛中,有290余人次学生分别斩获钻石、金、银、铜和佳作奖;有370名学生考入全国各类高校书法专业和美术专业。

激活能量书画扶贫开创新路

通渭县紧盯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大力推行“围绕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这一目标,搭建书画艺人培训、企业画廊就业、采风基地带动和乡村旅游增收“四个平台”,推进品牌变产业、收藏变收入、爱好变技能“三个转变”,建立“一个帮扶清单”的“1431”书画文化扶贫工程,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推进书画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书画文化产业优势,有效发挥了书画文化产业直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和增强脱贫志气的重要作用。

通渭县在推进书画文化扶贫工程中,邀请书画名家举办农民工笔画、景泰蓝沙画、麦秆画等书画和工艺美术培训班22期,培训农民书画创作者2600人(次);县书画院、美术馆、美协、书协大力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书画技艺、装裱技能、书画经纪人培训班,培训书画创作人员280人、书画装裱94人、书画经纪人136人,把文化的“种子”播入贫困乡村,把文化“输血”变为文化“造血”,有效拓宽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

翰墨飘香,丹青敷彩。通渭这块厚重的文化沃土,正洋溢着时代的芬芳。通渭书画文化产业这艘大船,正扬起风帆,朝着新的目标快速前进,必将绘就出更为绚丽的画卷。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画廊联盟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gansuhualang@126.com

2015-2018 gansuhual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陇ICP备14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