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境界·书画百家 | 于军福

甘肃画廊联盟网   2019-03-16 16:01:30
艺术的灵魂是境界。“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是产生艺术美感的根本,是流露在作品中的人生感悟。境界体现着艺术与人生的时代精神。
 
时代呼唤好的艺术作品,更呼唤有大境界的精品。书画家们以“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为心像,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他们将主观精神因素与客观世界相融合,浩瀚宇宙、天地万物在他们自身修养、学识、情感以至生命的倾注下,美的瞬间便定格成永恒,尺幅之中透射出具有深刻内涵的大美形象和大境界。
 
大境界·书画百家: 于军福。
 
 
艺术简介
 
于军福 ,1964年生,辽宁庄河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辽宁省美协理事、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大连市美协主席团委员,大连画院研究员。
 
专题片《山灵海韵.中国著名画家于军福》在中央电视台“艺术投资”栏目播出。《山水画名家于军福》专题片在大连电视台“影像力”栏目播出。由于德艺双馨曾被中共大连市委授予"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积翠图》 于军福 作
 
其作品在“2008和谐中华庆奥运”全国大展中荣获金奖、"第二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中荣获铜奖、“民族魂,国土情“全国大展中荣获铜奖、“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中荣获优秀奖、“盛世丹青”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提名展中荣获优秀奖、入选"改革开放30年全国名家学术邀请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在第七届“民族百花奖”全国美术大展中被中国美协做为"特邀作者"特邀作品参展。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大展、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2006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名家提名展、“武陵文脉”全国山水名家四省市巡回展,“河山如画图”中国美协河山画会成立三十周年30人作品展,“河山如画图”中国美协河山画会成立三十周年艺术展,第一、二、三、五、七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等展览。作品被众多美术馆、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
 
出版有《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于军福》、《当代名家艺术研究——于军福写意山水画艺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书画百家专辑·于军福卷》等多部个人专著。
 
《家山记游图》 于军福 作
 
 
经营精神家园
 
文/于军福
 
初学中国山水画,由于身处乡村,信息闭塞,偶得一本《芥子园画谱》,如获至宝,课余时间反复模仿,一段时间后,虽然总感觉缺少了些什么,倒也是从中略懂得了一些画理。1982年入伍从军,后来由于书画特长,被从基层调到北京海军后勤部司令部,在这里有幸结识了我国著名画家李宝林先生,并有幸拜其先生门下,多经指点,初入中国画的门径。李宝林先生是全国美术理论界公认的李可染先生的正崇传人,尤其是在笔墨精到处颇得李可染先生的真传。在北京海军大院的五年中,得其教诲,始知笔墨二字之不易,好在能刻苦日课不辍,日积月累,初略识得笔墨为何物。那么究竟何为笔墨?其实笔墨无外乎勾勒、皴擦、点染、渍墨等技法。但是,要想日后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画家,那么在笔墨技巧方面就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方可在创作中通过独特的笔墨语言来流露出自身内心世界那真实的情感,从而才能体现出所要描绘对象的精神家园。
 
《林谷幽隐图》 于军福 作
 
后来,在李宝林先生处得到陆俨少先生的《山水画刍议》一书,这本书可以说是陆先生毕生的绘画心得,书中那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尤其是在传统笔墨的认识及实践方面,颇有体悟。他那以写生法入笔墨之见解,对我日后的学画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或许是这本《山水画刍议》,使我识得中国画的笔墨传统,识得了那神秘的笔墨真谛,在传统与当下的所谓创新中,为我埋下了深深的笔墨情怀的种因。
 
《林密声幽图》 于军福 作
 
1988年,由于父母年迈,经过三思后离开北京,调回家乡大连海军,1991年又经过深思熟虑转业回到了地方。其间,工作环境无论如何变化,我几乎都是把大量的时间埋在画室中,对宋、元、明、清的名作广摹临习,从中体验传统笔墨之精华,揣摩其精微。因“元四家”笔墨之精良,借之用笔特性去反观宋、元诸家笔法,无异是攀梯登楼。从中感知笔墨中那线与结构的关系,并在一波三折的线条轨迹中获取力量。如果说董源使我知道了苍浑朴厚,以及那平淡天真的真正含义,那么范宽则使我真正认识了什么是沉雄博大。董源的厚而不滞,结构重叠,墨气浑然,偶施焦墨直出苍茫之象。范宽那方中见圆,积点为线,结构清晰,丘壑跌宕,略施晕染便生有郁勃之气韵。这一切一切的笔墨精髓,都为我日后的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储备。
 
 
《清溪客云图》 于军福 作
 
其实,在自己内心深处,还是对“元四家”中的黄公望、王蒙情有独钟,黄氏笔墨乃融董、巨、荆、关为一体,亦见赵孟頫的身影,但其洒脱淋漓之象,则是源于大自然之生活的写照,使自己得益其多变的笔墨方式,并识得了如何以笔墨去审视现实生活。而王氏之笔墨则由赵孟頫溯源而上,直出董源,巨然的笔墨苍茫,他所擅长的解索法,用笔之率意及凝练,结构变化之莫测,在落寞苍韵间,使我获益其中。和宋人比较,元人的笔墨则显得更加自由和奔放,尤其是在宣纸上所体会出的那种松、毛、辣、厚、韵等感受。在与这些古先贤的对话中,获取了我日后的创作那唯一的审美追求。
 
 
《山村情源》 于军福 作
 
在日常的笔墨追求、研习过程中,自己比较注重书法的潜移默化。起初自学汉隶,后转学元朝墓誌,这就造就了我对笔墨线条的厚重及多元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书法是中国绘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画家对书法的造诣不是可有可无,而古往今来,大凡优秀的中国画家也必定是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古人云:“书到高处便是画,画到绝处亦是书”,“骨法用笔”、“书画同源”、“点如高山坠石“,”坚如万年枯藤”等等,这些若没有扎实的书法功底,是绝不可能表现出来的东西。此外,通过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来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养我浩然之气”。
 
《深谷幽居图》 于军福 作
 
一个画家若没有一个深厚的文化底蕴,综合的艺术修养是很难画好中国画的,因为“品”如俗了,那他的作品肯定是站不住脚了。其原因是作者本身对中国画的认识不到位,而没有正确认识到什么是好的中国画,就是缺乏了中国文化的那种底蕴。中国画包罗万象,其实他并不是简单的单一学科,他的内涵是十分精奥的,一个真正艺术家对文学、美学、诗词、哲学、舞蹈、书法、音乐等这些姊妹学科都要有所了解,有所涉猎,甚至是精通。我们常说,中国画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事情,是需要我们画家用一辈子去完成的事业。通过学习,自己对实物的理解更具有了思辨性和高度性,逐步养成了自己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
 
《天门山一隅》 于军福 作
 
近几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笔墨图式,笔下那山川、流水、云烟、屋宇将其归于感性生动的生命形式,在远离世俗、拒绝平庸而与山野、溪流、云水与村落的虚拟、梦幻的方式相融中,并进而脱离现实的经验世界,与情绪化的山水符号,臆想的心象相结合,在情感的注入和情绪化的表现中,凝定为富于想象性的山水世界。通过自己情感与情绪在画面中的演绎,使山水意象得以有度的夸张、变形、错位与交迭,使之与现实世界形态拉开距离,注重行而上的艺术特质与虚拟性的“精神家园”图景再现。如:“林泉高致图”“云林层隐听溪声”“寒林幽谷”为代表的作品,画中以董源、王蒙、黄公望笔法为多,山头经营碎石,山体以解索,折带写出,山脊凝重,间以混杂习惯性皴笔,以线写云气,使画面在传统的基础上透出一种时代的气息。
 
《溪山苍翠图》 于军福 作
 
在创作当中,始终以追寻山水精神为目的,塑造山水的美感意味,来满足广大追寻者的精神渴望和美的要求。认真吸收、发挥古典绘画中诗意生成的奥秘,重在忘其“象”的“意”的传达,变视觉形象为心理感受。为了追求画面氤氲之气氛,将典型云法穿如其间,凝重处自然透亮,使其既有传统又有新意。
 
《燕窝岭》 于军福 作
 
曾有朋友问起我的画是属于何种风格?著名美术评论家贾德江先生有曰:“军福先生的艺术特点是对古典美感和诗意传统有着明显的承继性,也流露出明显的主动转换和新旧衔接的特点,使其作品在具备了逸、妙、味、趣、空、淡、清、远的深邃意境之外,又因其善于解悟神韵,长于化境,使他的山水画作品愈益韵味隽永,在当今山水画坛自成一格”。而我则认为:“没有风格即是风格”。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形成、否定等一系列辗转,从未敢定型。静心思考之余,心中不免还是向往宾虹先生晚年的那种笔墨快意境界。于是,还是在古人经典中再悟一些笔墨之真性吧。
 
宋、元笔墨如高山坠石,如隔岸观柳,仿在眼前。奢望他日,自己促笔即能疾、能缓,也能粗、能细,又能重、能轻,真正做到收放自如,用自己的真性情,去经营那令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岂不快哉!
 
作品欣赏
 
《一隅涛声起》 于军福 作
 
 
《云峰秀泽图》 于军福 作
 
《庄河胜景》 于军福 作
 
《滨海浴场一隅》 于军福 作
 
《冰峪河畔》 于军福 作
 
《归客图》 于军福 作
 
《林泉高致图》 于军福 作
 
《青岭幽隐图》 于军福 作
 
《幽谷听声图》 于军福 作
 
《幽谷庭柯图》 于军福 作

大境界书画运营中心组织机构
特邀顾问:邹丽颖 边舒才 李晖 刘俊京
艺术顾问:陈天增 方强 韩一 何仁诰 姜耀南 金格格 孔淩 郎华 李景 李泽霖 李自龙 刘建国 路民 吕大江 马万国 潘荣本 秦明强 任伟 沈风涛 沈克明 宋士操 苏童 孙良利 王犇 王定锁 王力 王晓银 王佑学 王祖铭 徐志敏 叶岚 于兆科 张万琪 张义宾 张哲珠 周菁 祝夫刚 左进伟(先后以姓氏首字母为序)
总监:王樱红 主编:芝兰
支持:甘肃画廊联盟网 《甘肃画廊》
策划:兰州臻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 微博头条文章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搜狐 百度百家号 企鹅号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画廊联盟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gansuhualang@126.com

2015-2018 gansuhual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陇ICP备14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