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林 | “我和我的祖国”大境界·2019当代中国书画名家迎建国70周年

甘肃画廊联盟网   2019-08-04 14:52:32

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按照《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书画艺术家的大爱情怀和中国画的精神风貌。特推出“我和我的祖国”大境界·2019当代中国书画名家迎建国70周年活动。
 
艺术的灵魂是境界。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是产生艺术美感的根本,是流露在作品中的人生感悟。境界体现着艺术与人生的时代精神。
 
时代呼唤好的艺术作品,更呼唤有大境界的精品。书画家们以“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为心像,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他们将主观精神因素与客观世界相融合,浩瀚宇宙、天地万物在他们自身修养、学识、情感以至生命的倾注下,美的瞬间便定格成永恒,尺幅之中透射出具有深刻内涵的大美形象和大境界。
 

艺术简介
 
刘西林,1954年9月出生于山东曹县,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现专业从事国画创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国际画院中国花鸟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艺术鉴藏》杂志编委、中国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近20年来,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学术性大展并多次获奖,其中:《金秋银声》入选中央电视台“大红鹰”全国书画大展获一等奖;《家园》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览”;《绿荫情》入选“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并获优秀奖;《新秋晨曲》入选“1999年中国画摄影大展”并获优秀奖;《秋声》入选“中华寿星杯”全国书画大奖赛并获银奖;《绿荫》入选“全国工艺美术书法大展”并获铜奖;《秋林贤士》入选中国文联“2000年百杰画家作品展”;《竹林七贤》入选“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展”并获优秀奖;《夏风》入选“2003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月下栖禽图》入选“2004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金凤》入选“2006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和平颂》入选“全国第十二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获铜奖;《四季吉祥》入选“全国第十三届当代中国花鸟画提名展”获优秀奖;《雨林》入选“草原情”全国中国画大展;《雨林晓月》入选“第二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中国画书法作品展获优秀奖。
 
 
被中国文联评为“2000年百杰画家”称号,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称号,被中国文联命名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出新》入选“中国电影百年全国书画大展”,并被授予“文化名家”称号。
 
2003年四幅作品被国家邮政局选入个性化邮票在全国发行。曾在黄山、河南、宁波、北京、青岛、辽宁、成都、广安、深圳、扬州、太原、内蒙古、济南、厦门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广受好评。《中国艺术博览与收藏指南》《中国美术》《艺术与收藏》《中国画家》《中国艺术鉴藏》《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大观》《当代名家》《美术星空》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及专题介绍。2006年中央数字频道作“刘西林的艺术人生”专题报道。作品被中国美协、中央电视台、历史博物馆、国家人事部、文化部、美术馆、国际友人等艺术机构收藏。

 
活色生香寓情趣
——读刘西林工笔花鸟
 
刘西林,1954年生于牡丹甲天下的曹州。曹州画牡丹蔚然成风,画写意花鸟高手云集,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刘西林走写意花鸟的路子,如果专事牡丹,凭他科班出身的功底和聪明睿智,一定会事半功倍地脱颖而出,但他没有这样做。在他的艺术理念里,他不愿取径便捷,人云亦云。“吃别人嚼过的馒没味道。”他宁愿枯守寂寞,在荆棘丛生的莽原里开辟、播种,因此他毅然选择了耗时费力的工笔花鸟画。
 
 
画画是最具个人意志色彩的事,它不须顾及任何人的理会,于自己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因此有的画家涉笔于林泉高士、寺观道释;有的画家取材于市井风情、现代人物;有的画家逸笔草草、酣畅淋漓。在这众多不同的艺苑里,刘西林独辟蹊径,开拓了一块与众不同、令人瞩目的工笔花鸟世界。  
 
 
刘西林深知,中国工笔花鸟画如果不先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信笔所至,那就是“野狐禅”,越是勤奋越是南辕北辙;假如死守传统,视先贤法度为牢不可破,那是没有创见的奴性所为,那是没有出息的画家在古人残羹剩饭中讨生活的惰性表现,因此他大量地临摹了古代优秀的工笔花鸟作品。
 
工笔花鸟画自两宋已臻精丽,元明为大雅之正朔,至近现代工笔画又有长足进展,可谓旧题新典。诸如于非闇、陈之佛、张大千、何家英等诸贤俊彦都是他法乳之资,且小囿于此,凡有营养,尽管拿来为我所用,除了传统中的三矾九染之外,不仅吸收了南方 画派的撞水撞粉,并且融合了山水画的某些皴擦,还有清末恽南田的没骨法,其倩华淡约,俊润秀逸,就巧妙地被其吸收在他的工笔花鸟画里。
 
 
数年艰辛的努力探索,他解决了技法层面的问题,但如何与古人有别,与今人有别,一洗时习,呈别样风流?这是一个令当代许许多多画家当然也包括刘西林在内为之穷其一试图解决的课题。
 
刘西林是如何解决的呢?
 
首先他从工笔花鸟画的题材的转换作为切入点。他认为传统题材必然有传统的程式或者叫套路。由于经过许多历代优秀画家的呕心沥血的探索,有的无疑是优秀的,但历史变了,作者变了,情感变了,技法也应改变。“笔墨当随时代”,否则,用古人的笔墨程式去画古人画过的题材,势必程程相因,失去原有的鲜活性和创作的生命律动。
 
 
明代袁宏道说:“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他决定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这个宝藏中物色能够寄托自己情感、趣味、意气的对象,从而挣脱传统程式镣铐的桎枯,同时写生不仅是对传统的验证,也是对传统更好的吸收,更是对传统的发扬和取得别样风格的保证。他在写生中投入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勤奋: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冽冽,不论是春夏晦明还是晨昏风雨,他都没有放弃写生、观察和思考。最终他把身心聚焦在银杏树上。
 
银杏树,这是古人和今人都没有描绘过得题材。这种乔木在人类远古时代已经屹立于洪荒之中,几经大自然的劫难,侥幸地存活下来,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被植物学家誉为“活的化石”。其叶、果皆为心形,其味微苦性辛甘,乃果类之佳品。这些银杏的自然属性在刘西林的眼里心中难道没有深划的寓意吗?
 
 
锁定题材并非难事,难在使主题得以深化、升华,从而塑造一种属于个人符号的载体,传达出作者“情、趣、意”,这才是一个画家的艺术灵魂所在。为此他深入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在《诗经》中寻找银杏倩影,在魏晋散文里搜索银杏品格,到农村山区去聆听有关银杏传奇的神秘故事。那是一个个充满虔诚敬畏的老人真心诉说。    
 
大凡数百年的银杏树下都会披红挂彩,香火缭绕。似能保平安、祛病魔。他受到长期的银杏熏陶,对银杏充满了敬爱之情,使他不得不借笔墨以抒胸臆,以浇块垒。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感情能永远流传,历史选择的第一是感情。”诚然,我们在开卷展读任何一件作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品的气息,是作品蕴含的“情、趣、意”。如果没有这些,那这幅作品就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毫无意义。刘西林没有这样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满着一股盎然生气。画鸟,鸟儿啁啾;花似解语;写莲塘,但觉凉翠满襟,柔碧无际;写银杏,一片灿烂,叶如黄华,秋色如醉。    
 
 
他的构图,又有另一番景象。即传统又现代,繁而透,空而灵,动静结合,素艳得宜。大多以斗方形式出现,很合适现代建筑装潢的风格。
 
在工作了一天后,回到家里,背倚沙发,一面啜茗,一面读着刘西林的工笔花鸟画,欣赏着活色生香花鸟果蔬,品味着内中的寄寓,我觉得这既是一种对身心疲惫的放松,更是一种人生高雅的精神享受。  

作品欣赏












大境界书画运营中心
特邀顾问:邹立颖 李冬 李晖 顾平 边舒才 刘俊京
艺术顾问:陈天增 方强 韩一 何仁诰 姜耀南 金格格 孔淩 郎华 李任孚  李泽霖  李玉民 李自龙 刘建国 路民 吕大江 穆春华 马万国 潘荣本 秦明强 任伟 沈风涛 沈克明 宋士操 苏童 孙良利 王犇 王定锁 王力 王晓银 王佑学 王祖铭 吴康 徐志敏 叶岚 于兆科 张万琪 张义宾 张哲珠 赵毅 周菁 祝夫刚 左进伟(先后以姓氏首字母为序)
总监:王樱红 主编:芝兰
支持:甘肃画廊联盟网 《甘肃画廊》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画廊联盟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gansuhualang@126.com

2015-2018 gansuhual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陇ICP备14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