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与物游 意境苍凉——张海鸿国画作品赏析

甘肃画廊联盟网   2018-04-11 22:24:56
文/禾子    读张海鸿的画,就会想到阿尼玛卿雪山、勒巴沟峡谷或甘德草原。。。。几乎每幅画都没有离开西部山水的主题。张海鸿的国画作品大多是恢宏的,在万山通衢、牧野茫茫的草原、人与动物仅仅是一个点。在画家的主观意识里,自然是严峻的,充满了神秘感并有自身规律和力量;自然也是温情的,变幻着季节的色彩与人类共生存。那些栖息在雪山脚下的牧民,与河流、湿地、草甸相依为命,一代代部落在《雪季》中不断抗争获得精神超度。他们要靠信仰和坚韧不拔度过漫长的冬季。 河源颂 300<em></em>x270cm 张海鸿
△河源颂 300x270cm 张海鸿     他所创作的《雪山行》、《雪季》系列组画整体美感是悲壮而深沉的。在宗教色彩浓郁的牧区,神无处不在、山是神山,水是圣水;现实与幻想结合、自然与心灵融汇。他写意的笔下,大自然是一种象征,充满了神秘并具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最恒久的审美愉悦又总是显示为一中悲壮的美感。即使是在以开朗的乐观精神参与创造的作品,那也终难抹尽其乐观的亮色之后透出的对宿命的黯然神伤。”《静静的扎曲河》便是这样一幅充满神性的作品。画家熟稔于牧民“占有马背、敬畏鱼虫”,更懂得他们是‘弃绝姓氏、不留墓冢”的族群。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从他的山水气象中感到了一种历史的厚度和人类命运的艰辛,感到了先人的脚步是怎样踏过这些雪山草地,给我们留下遗训。 雪域金秋 140<em></em>x162cm 张海鸿
△雪域金秋 140x162cm 张海鸿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自始即具有“澄怀观道”的意趣。所谓“道”就是自然中最幽深、最核心的生命本体。我偶然听到有同行这样评价他的画:张海鸿的画,基础厚实,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善于博采现代诸家之长。他从西部雄浑的自然中,寻求一种精神的境界和灵魂的归宿。他的《晚风轻轻吹过》、《格桑花盛开的地方》、《康巴盛夏》无不流露出画家对诗意生活的追求。在雪山险峻、万壑交错的氤氲气象中,丰坡鸟道直抵云端,他将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以笔墨沉潜在万物伟大的静息。从他的诸多作品我看到了一种自然的秩序和规律,没有更多的主观和人为的痕迹。读张海鸿的作品我突然发现这样一种意识:人因自然而有了晨昏和远近,有了黑白色彩以及艺术。西部山水的凝重、浑厚、静息就是画家张海鸿对境界的一种追求;对诗意生活的永久向往,是对我们这一方地域的历史和人民的人文关怀,他将这种关怀融入到艺术创作中,探索出一条蕴含着时代文化气象的艺术之路。 昆仑清风 136cmx68cm 2013年 张海鸿
△昆仑清风 136cmx68cm 2013年 张海鸿     △点击图片 进入张海鸿官方艺术主页

张海鸿,1966年出生于青海,1997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美术专业,后入中国国家画院何加林课题工作室;洪厚甜工作室研习书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研究员、青海省文史馆研究员、青海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青海书画院原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青海省西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青藏高原为创作基地,从事西部雪域山水画创作,渴望以东方特有的笔墨表现高原独特的美。诸多作品参加全国性美展和国际性大展并获奖,在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中央党校、中国国家画院、故宫博物院、香港文化艺术中心、澳洲中国美术馆、美国东方艺术收藏家协会等国内外美术馆、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曾荣获“全国优秀书画家”、“西风浩瀚·西北五省国画百家”、“中国优秀中青年新闻人物”、“首届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成就奖”、“中国画坛杰出贡献奖”、“新中国六十年艺术创作贡献奖”、在第三届中国艺术市场年度书画排行榜中荣获“中国最具升值潜质十大国画家”称号,先后在深圳、大连、成都、烟台、合肥等地举办个展,出版有《张海鸿画集》、《张海鸿国画作品选》、《中国画坛九十家·张海鸿》等多部个人专集。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画廊联盟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gansuhualang@126.com

2015-2018 gansuhual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陇ICP备14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