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境界|徐生华:师法自然创新路

甘肃画廊联盟网   2018-04-23 16:32:13
徐生华作品 天风海浪 180cmx97cm
 
文 /徐生华
 
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围绕着“师古人”,还是“师自然,师造化”、而无休止的讨论。任何一位大师、巨匠,技法的出现,画派的形成。都离不开地域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填补着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促成各种表现方法不断丰富,这是“师自然、师造化”的必然结果。人们在“师自然、师造化”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如果画家的创新没有离开中国画最本质的东西而被后人承认,被历史接受了,那么现在的“创新”就会成为将来的传统。
 
我们翻开中国几千年沉甸甸的历史画卷,很难找到描绘海洋山水的作品,可鉴赏的东西也是风毛麟角。古人创造了许多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各种皴法和技法,却无法用来表现浩瀚无垠、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大海。西方油画早在十八世纪前就有描绘大海的画家及作品的出现,而在中国历史上描绘海洋的除了部分文学作品和诗作外,几乎见不到与之相关的中国画作品,即使有偶而之作所表现水法也是千古一面的江、河、湖、潭单一的传统线描。可以说中国画表现海洋题材,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空白。今天,随着改革开放及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加彰显海洋文化的重要性,开展研究创作中国自己的海洋绘画,已是中国艺术家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对于海洋画创作,几乎无从寻找到可借鉴的东西,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会有无穷尽的创作空间,使得中国山水画表现领域拓宽,大海丰富而奇异多变的景物会是画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和宝库。
 
徐生华作品  江河留不住-大海作波涛  136cmX68cm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生活逐步完善以中国画表现海洋的画家。一部分具有独特表现手法和语言的成功作品展示在人们面前,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好评。这无疑是在中国美术史上画海的艺术开端。鉴于此2006年6月在北京画院召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海洋绘画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十余篇论文,集中了全国一批有成就和有一定影响的中国画海洋画家。中国国家海洋局、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中国海洋报等单位十分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美术界廖静文、冯法祀、孙克、李小可、李松涛、傅家宝等专家学者到会并即兴发言,各大相关媒体争相报道。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并挂靠在中国国家海洋局下辖的中国海洋报社。中国海洋画研究院是国内唯一从事中国画表现海洋的学术创作群体,几年来先后在北京、广西、福建、浙江、海南等地举办了十余次画展及学术研讨会。画家们通过学术交流、沿海采风,创作出大量反映海洋绘画题材特色的优秀作品,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海洋画研究院的成立,是海洋画画家们探索、创新、交流、展示的平台。它对今后中国画表现海洋题材发展所做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
 
徐生华作品  海风凌砺 136cm×68cm
 
“法无定法”,“无法便是法”是前人对艺术创作的准确认识,是对“创新”者的鼓励和理论支持。“法无定法”,不是不要方法,不要法则;只是不能以一家之法代替百家之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及“搜尽奇峰打草稿”,又为我们总结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只有在生活中用各自独有的体验和感受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的艺术语言,发现前人未曾表现的美,走前人未有走过的路。
 
学习古人、今人可从中吸取有用的营养,促进创造。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一味抄袭,只能是营养失衡,艺术家的创造应是源于生活,是创造性的劳动。
 
徐生华作品 波涌潮起 69x69cm
 
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国界,我们当代海洋画家都应有一份爱国情怀,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海洋,把海洋列为国土面积。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疆土,18000公里的海岸线,7000多个岛屿。所以一定要有海防意识,海权意识。历史上不乏因海防意识淡薄而受凌辱的先例。画家要用画笔去创作一幅幅壮丽的海景图卷,通过作品,宣传海洋、美化海洋、弘扬海洋文化,进一步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产生爱海之心、护海之情,提高中国海洋绘画创作水平,为推动开拓中国海洋绘画事业而努力。
徐生华作品 海风拂春 68cmX68cm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上世纪初,革命先辈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振兴中华,以海兴国的战略思想。今后的海洋应是国家,民族振兴之希望。目前不管是在现阶段还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类已知和未知的资源。世界各国对于海洋科学的深索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环境、生态的保护,也为人们所关注。——在宇宙太阳系中这颗蔚蓝而美丽的星球上,“水”是万物生命之源。可以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徐生华作品 洪涛接天 70x70cm
 
我认为,海洋山水画创作应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适合海洋客观现实景物的审美观,它一定要突破传统的审美观,无论是在构图、笔墨、色彩、形式,以及与海洋相关的新技法,新皴法,都应该是海洋的感觉。时代负于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要做勇敢的探索者,不为眼前的名利所诱惑,要经常去大海边写生体验,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和语言。海洋山水画创作,需要在无路处走出自己的路,需要我们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努力。不同地域的海都有着不同的地形地貌、植被及沿海的风土人情。大海不论是惊涛骇浪,还是明镜如洗,不论是春、夏、秋、冬还是日出日落,博击风浪的海鸥、急行的船支、闪烁的灯塔、辛勤劳作的渔夫等等,太多太多的物象需要表现,太多的艺术语言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创造。它不是几个人,几种风格和语言能够完成的。它有着无限广阔的空间领域。别开生面、另辟蹊径,用我们智慧的大脑,劳动的双手,来开创中国画表现海洋的新空间,新气派!
 
徐生华艺术简历
 
 
徐生华1962年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 ,198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现居北京。
 
曾多次应邀赴韩国、越南、香港、台湾等地举办画展、笔会、采风等文化交流活动。其作品十二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画展并多次获奖,两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展;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画展、联展、邀请展、提名展。曾应邀在全国二十余座大中城市举办个人画展。
 
中央电视台、中央数字书画频道、山东省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黑龙江省电视台及多家省市电视台均对徐生华的海洋画艺术做过专题采访和报道。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韩国首尔现代美术馆、台湾台北市国父纪念馆、台湾奇美博物馆、黑龙江省美术馆、李可染艺术馆、厦门美术馆及国内多家画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出版有《徐生华海洋画集》10余部。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画廊联盟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gansuhualang@126.com

2015-2018 gansuhual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陇ICP备14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