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彤:西风古道 彩韵斑斓 ——漫谈龟兹石窟艺术

甘肃美术馆   2018-06-22 16:57:53
西风古道 彩韵斑斓 ——漫谈龟兹石窟艺术

文/王梦彤

龟兹,古代西域大国之一,一个丝绸之路北道和中道交汇的重镇,一个昔日的佛国圣地,一个佛教艺术的圣殿。

甘肃画院“朝圣敦煌”系列活动之“佛教东渐--丝绸之路”万里行采风团,2013年5月5日从兰州启程,一行15人,怀着对玄奘大师弘扬佛法那份执着信念的敬慕,沿着大师求法的足迹,一路西行。龟兹古国中心所在地新疆库车,是我们这次朝圣活动的重点地之一。一路上,大家谈论最多的是玄奘大师和他的《大唐西域记》,以及龟兹的佛教遗迹。一千三百八十七年前,玄奘大师在这里驻留两个月,讲经说法,辩论佛理,名扬西域。


▲《莲界》180X165CM  王梦彤 

汽车在茫茫戈壁滩上缓慢行进,四周一片沉寂,烈日炎炎,恍惚间仿佛看到不远处有一位和尚牵着一匹老马蹒跚而行,执着地向西向西再向西… …身躯消瘦、疲惫。“古道、西风、瘦马”构成一幅孤寂的风景,在这风景中,有着玄奘大师挥之不去的身影,形单影只,却坚毅无改。

丝绸之路横贯欧亚大陆,龟兹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古代印度、希腊、波斯和中国四大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之处。佛教在印度兴起后,随着自身的发展分南北两路向本土以外的周边邻国传播。南传佛教以斯里兰卡为基地向东南亚传播;北传佛教以克什米尔、白沙瓦为中心,经大月氏、大夏、安息传至中国的于阗、龟兹,并由此沿丝绸之路东渐,扩展到辽阔的中原地区。所过之处,与当地文化艺术相融合,不断演进,逐渐形成了“西域模式”、“凉州模式”、“云冈模式”,以及以龙门为代表的高度中原化了的“中国式石窟艺术模式”。由此可见佛教东渐逐渐中原化的发展历程,也体现出中国文化巨大的包容性。龟兹在此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龟兹石窟是中国最西端同时也是最早开凿的石窟,是佛教艺术在中国的源头。因此,研究中国石窟艺术或者佛教传承史,一定要追根溯源到龟兹石窟。


▲《敦煌心象之一》 68X68CM  王梦彤

公元前2世纪左右,佛教传入龟兹,公元4世纪时,龟兹佛教达到鼎盛,成为西域佛教的中心。至唐玄奘抵达龟兹时,龟兹已是“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汇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疲。”随着佛教的发展和东传,伴随而来的是佛教寺院和石窟寺也在龟兹地区发展和兴盛起来。石窟开凿也繁若星河,在今新疆拜城县、库车县和新和县境内遗存有许多古代佛教石窟群,统称为龟兹石窟。仅从这些经过千年沧桑变化,历经劫难仍留存至今的石窟看,就可得知古代龟兹地区石窟开凿的规模和气势。龟兹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首推克孜尔千佛洞,其它比较集中的石窟群还有:库木吐喇、森木塞姆、玛扎伯哈、克孜尔尕哈、托乎拉克艾肯、台台尔、温巴什以及阿艾石窟等,保存洞窟总计达600余个,壁画近2万平方米。

经过数日颠簸,5月11日,我们如愿抵达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研究所的同志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千佛洞开凿于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处明屋达格山的悬崖峭壁之上,错落有致,绵延长达3公里,蔚为壮观。千佛洞对面的却勒塔格山在朝晖夕照中赭红如血,明屋达格山则赭黄如土,在碧蓝的天空、如雪的白云掩映下,色彩极致地饱和纯净,山脚下杂树生花,藤萝曼结,茂密青翠,木扎提河横贯而过,滋润着万物,一派澄涤心灵的佛国圣境,可以想见昔日香烟缭绕、钟钵鸣响的繁华景象。在研究院高艳、李佛和梁观松三位研究员的陪同下,我们以克孜尔为中心,参观了包括克孜尔在内和周边地区大量的石窟群,约有120多个洞窟,对龟兹石窟壁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摩研究。


▲《敦煌心象之二》 68X68CM  王梦彤

龟兹石窟壁画的绘画风格,以“龟兹画风”为主,兼有“印度画风”、“伊朗画风”、“中原画风”和“回鹘画风”等多种画风,这些画风的出现与中原文化、新疆地方文化、北印度键陀罗文化、波斯萨珊朝文化以及希腊罗马文化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多种文化在龟兹汇聚,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决定了龟兹艺术文化的多元化。

纵观龟兹石窟壁画,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菱形格构成画面。古代画师对佛经中众多情节复杂的故事进行概括提炼,于每一菱形格中绘制一个佛经故事,每一菱形格选取一种底色,与相邻的两个菱形格中的色块在冷暖、明暗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视觉冲击力强,布局饱满丰富,

龟兹壁画,其用线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硬笔勾线,线条均匀而拙朴。画师们使用一种尖硬的锥状器具在壁面上刻划人物的轮廓,再用线描勾勒和色彩晕染,“其绘制过程一般用赭色(或土红色)起草裸露人体,用深色给裸体‘穿’上衣服(不画内部折叠的衣纹),再用坚硬的刻划物刻出衣内肌体的赭色线,然后着色晕染或勾描色线”(引自克孜尔石窟志),此法厚重立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另一种用线则细劲刚健,圆转优美,富于弹力。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论西域画家尉迟乙僧的画时说:“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洒脱有气概”,龟兹壁画的用线正是“屈铁盘丝”的形象注解,亦如湿衣贴体,所谓“曹衣出水”的样子。中国画十八描中的铁线描,亦应由此演变而来。


《龟兹心象之一》 68X68CM 王梦彤

龟兹壁画表现人物时的晕染方法也很有特点:画家会把人体分解成大小长短不同的圆柱体或圆球体,在边缘涂上较深的赭红色,从边缘向中央逐渐减弱,最终消失,达到了表现体积感的目的,即所谓的“凹凸晕染”法,表现出鲜明但不是固定光源的立体形象。凹凸晕染的方法给中国画的赋色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出叠染、分染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先画裸体,再“穿”衣服的刻划法不仅影响了吴道子的“吴带当风”,还促进了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龟兹壁画多用原色,如石蓝、石绿、朱砂、土红等。底色多用重色,人物裸露部分多用肉色,调子厚重。青金石色的广泛运用,鲜艳夺目,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装饰性效果。

曾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画师在刻画形象时,往往第一根线条的造型并不到位,会接着用第二第三根线条去修正。从这点看,画师们并不是僵化地依照粉本去描绘形象,这里带有明显的现场创作的因素,所以人物更加准确传神,气韵生动。这与现代绘画中过分强调制作、工艺味浓重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给我的即将成型的“龟兹心象”系列绘画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库车回兰州一个多月了,脑海中总是闪现飞动着龟兹壁画的影像,这段时间也一直在践行着龟兹壁画艺术带给我创作中值得借鉴和思考的诸多问题。

西风古道,彩韵斑斓,龟兹,佛教艺术的殿堂。解读它,龟兹文化古老而神秘的面纱才能一一被揭开。

王梦彤,甘肃静宁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现为甘肃画院专职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8年作品《莎车印象》入选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2009年作品获中国美协“中国百家金陵大展”金奖;  2013年参加文化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大展(唯一奖项);2010年作品获中国美协“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大展”优秀奖(唯一奖项);   2013年获中国美协“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唯一奖项);2013年作品特邀参加中国美协“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2015年入选国家画院重大工程“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大展”甘肃十人晋京展参展画家;2017年作品参加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2011年作品特邀参加“中国金奖作品赴法国卢浮宫联展”;《七彩轮滑》入选“2016年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等。先后有三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王梦彤国画作品欣赏


▲《莲界2》180X165CM  王梦彤


▲《祥云》180X165CM  王梦彤


▲《敦煌心象之四》 68X68CM  王梦彤


▲《敦煌遗韵》 150X150CM  王梦彤


▲《喇嘛系列》 68X68CM  王梦彤


▲《七彩轮滑》 180X180CM  王梦彤


▲《炫》 180X165CM  王梦彤


▲《炫2》 180X165CM  王梦彤


▲《炫舞青春》 150X150CM  王梦彤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画廊联盟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gansuhualang@126.com

2015-2018 gansuhual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陇ICP备14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