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黄土地,心系黄河魂—— 山水画家秦占河访谈

   2018-04-06 00:08:27
学习山水画要有悟性,学习中国画好比学外语,实际上就是学他的语言表达系统,不然就是素描加写生,便不是中国画了。记得上小学时,老师教写仿,学的是柳公权,上大学时又见王朝瑞老师的“点点”隶书很开眼界。1982年得遇白庚延先生,白老师教我仿李可染画了一张画,说:“很有悟性!”1989年吴冠中先生来到河曲,对我画的一张水墨小品《晨光》说:“画得很在灵气”。名家的首肯一直是鼓励我在山水画上继续前行的动力。古人云:有状元徒弟,无状元师傅;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了名师的点拔,以后的进步就靠悟性、靠实践中的感悟了。以后,在不断的研习、创作、学习、再学习,再感悟中不断地前行…… ——秦占河



秦占河作品 高原放牧
    甘肃画廊联盟网:您的山水画雄浑酣畅,凝重朴实而不失灵秀意境,空灵而色彩清晰,看似平淡却实藏真情。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为此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吗?   秦占河:刚开始学习山水画,主要是想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国画技巧。后来得遇白庚延先生,眼界大开,特别是对一支笔中有浓有淡的画法印象深刻。之后几次随同白庚延先生写生,更对如何从自然中取象、提炼有了初步认识。白庚延先生把他的山水画习作彩照54幅寄给我供我学习,使我打下了画山水画的初步基础。   第一看画集:石鲁先生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是山水画创作的不二法则。通过出去看展览,访名师开阔眼界,购画集,深入研究李可染、黄宾虹、陆俨少、何海霞等大家的画集。之后以何海霞为主,觉得何老之画能看懂,比如这一笔为何这么画,看得多了自己能有所悟,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去,使自己的笔墨能够表心达意。我觉得学习山水画“悟性”很重要,一层悟性,一层境界。当悟性提高后,再看大家的作品,就可看出更多的门头脚道。   第二看视频:除了提高悟性,现在利用电脑看视频。很多名家过去不示人,现在视频上大展身手,是我学画的好门路。我的体会是视频反复看,看一次一个境界。      第三勤写生:便于抓住生活中新鲜感受,便于熟悉所描绘的对象。古人云:写者,泻也。就是不加思索地把描绘对象画出来,只有熟练了,笔墨才能自由地表现出来。写生不仅是搜集素材,也是熟练描绘对象的过程。做到闭目如在眼前,放笔如在手底,所以宁可烂熟,不要生拙。     第四有专攻:学画不可泛泛,要在专精。既要有大的理论框架,又要有专项精品。专精是攀上高峰的途径,不然,多如牛毛的画手,如何突击?



秦占河作品 高原厚土
    甘肃画廊联盟网:您的作品大多反映黄土地,关注黄河魂。您是将这作为一位黄土画家的使命和责任来完成的吗? 秦占河:记得在上大学时,石鲁的画集和刘文西的画集就吸引了我。后来分配时,没有留恋大城市,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黄土高原、黄河拐弯的地方,我的家乡河曲县。石鲁笔下的山川,刘文西笔下的人物不就是我家乡的真实写照吗?由于选对了地方,我的家乡后来成为众多美术大家青睐的写生基地。白庚延来了,周韶华来了,连吴冠中老先生也来了。吴老称河曲为中国画写生创作的金矿。这么多大家关注黄土地,作为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一个画者理应对她有更多的眷顾。我画黄土高原也经历了一个从形到写意的过程。写意者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上把控,景物更多的提炼,以反映黄土地的雄浑苍茫,博大和百折不挠的气息。改革开放以来,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更好地描绘黄土地、黄土人成为我的重要使命。我曾把自己命名为“四黄画家”。“黄土地”、“黄河水”、“黄土人”、“黄宾虹”是我绕不开的思路。与名家相比,我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是土生土长的地道的黄土人,身边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名家到我们这儿走马观花三两天,我则与黄土地、黄河水、黄土人朝夕相守。所以我把反映故乡黄土地、黄河水、黄土人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不但反映黄土地的景,也要反映黄土人在这块沃土上的创造。如“历史人物”、“民俗”、“山曲”、“民歌”等等。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做一个称职的“乡土画家”,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老百姓的喜欢,散发出浓烈的泥土芳香。
比如我创作的《大山的呼唤》,反映了火车开到山里带来改革开放的春天,山区焕发出勃勃生机。该画获得“黄土风情书画展”特等奖,被《美术报》专题刊登。《闹元宵 扭秧歌》被《德州日报》刊载。《走西口》被《天津日报》刊载。《塬上高秋》被《中国书画报》刊载。《神州诗书画报》专版介绍了我的山水画作品。8米长卷《薄姬回宫图》在中央电视4台“中国风黄河情”栏目专题展播。这些作品是对我所思所想的一个小小汇报。今后,我还将继续扎根黄土,用自己的画笔升华出黄土地上的主人的精、气、神!反映当代黄土地上的勃勃生气。



秦占河作品 高原人家
    甘肃画廊联盟网:您的八米长卷《薄姬回宫图》可谓是一幅巨作,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创作背景和其中的历史渊源吗?   秦占河:天下黄河第一岛——娘娘滩,是黄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岛。位于河曲县城东北7.5公里的黄河中流,四面环水。岛上绿树参天、硕果满枝,居住着三十多户黄河人家。相传汉文帝和其母薄太后被吕后诬贬于此,故作“娘娘滩”。与此遥相呼应的,还有上游不远处的另一小岛太子滩。曾建庙其上,以祀黄河,明正统年间被毁。近年来太子滩上出土的北魏瓦当,上书“万岁富贵”。 公元前192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专权,排挤后宫,身怀六甲的薄姬为躲避纷争,免遭陷害,在几位精壮武士的护送下,一路艰辛辗转,来到匈奴地界——灌子沟。先住凤凰堡,一年后移居凤凰台(今娘娘滩),这里晃若世外桃园、与世隔绝。薄太后在这里生下最后成为汉文帝的刘恒。   《薄姬回宫图》8米长卷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历史风云,画面描绘了从楚汉相争刘邦称帝开始,吕戚内讧、薄姬潜居河岛、刘恒为母建宫、薄太后在岛上为民医疾、刘恒登基等重大情节,紧扣薄太后与娘娘滩的紧密关系。这幅长卷曾在中央电视台4台“中国风•黄河情”栏目播出,是一幅描绘河曲重大历史题材的巨作。



秦占河作品 青山积翠
    甘肃画廊联盟网:您刚开始是专攻人物画的,后来为什么会转型画山水画,这中间谁对您的影响最大?您为何会有这样的改变?   秦占河:从山西大学美术系刚毕业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期间我走遍大半个中国,最后走到湖南橘子洲头。早在读大学时,毛主席的这首《橘子洲头》:“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首诗的意境深深地打动了我。带着书生意气的我站在橘子洲头,身躯被清寒凝重的氛围所笼罩,脚下是向北流去的湘江,满怀抱负的我,对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大地上的勃勃生气深有感怀,于是反映这个时期人物的鲜活的生活场景便成为我创作的主题。回乡后,十余年间游走于乡村街巷,写生速写练就了我过硬的人物形象塑造基本功。这个时期,我创作了《服务下乡》、《闹元宵》、《挂红灯》等一系列人物画作品。这批作品一问世,便赢得父老和美术界的欢迎,《山西日报》美术新苑专栏发表。   八十年代后期,相继有吴冠中、白庚延先生来河曲写生创作,尤其白庚延先生在河曲近月余。我陪同采风学习,河曲地处黄土高原,长城与黄河在这里交汇,结伴而行绵延数百里。我第一次看到,白老的大写意山水竟能把黄土高原、黄河水的精魂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原来家乡的山山水水竟然如此大气磅礴,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我深深地意识到中国画的笔墨竟有如此强的表现力。此后出现了我人物画向山水画的转变。其后有作品《塬上高秋》、《龙口》、《踏雪图》、《大山的呼唤》等相继问世。                             (甘肃画廊联盟网  编辑小米)     秦占河,又名木人,号紫塞山民,山西河曲人。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副研究员。曾得著名山水画大师白庚延先生亲传。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山西省工笔画协会会员,河南中原书画院特聘高级画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中国山水画。   作品散见于《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天津日报》、《德州日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等多家刊物,为中国国家画院、香港书画院、江苏新四军纪念馆、山西省图书馆等多家单位收藏,个人传略入编《中国美术家数据库》。主要作品发表年份: 1972年作品《打井抗旱》入选“山西省写生画展”; 1974年工笔人物画《学大寨》入选“山西省年画展”; 1979年工笔人物画《服务下乡》发表于《山西日报》“美苑新秀”专栏; 1983年山水画《龙壕》入选《忻州书画作品集》; 1984年山水画《黄河之春》入选“山西省首届职工书画展”获三等奖; 1986年山水画《黄河秋色》入选“山西日报迎春书画展”; 1988年山水画《晨光》入选“山西首届山水画展”; 1988年山水画2幅入选湖北美协“屈原杯海内外书画赛”获优秀奖; 1991年为呼和浩特玉泉区公园作大型壁画《青城揽胜》; 1993年山水画《高原碧波》为山西省图书馆收藏; 1994年山水画1幅入选广东“巴黎铁塔世界书画大赛”; 1994年山水画《高原厚土》入选“山西日报创刊45周年书画展”; 1995年山水画8幅入选“第二届黄河风情书画大展”,作品《大山的呼唤》获最高奖特等奖; 2000年工笔人物画八米长卷《薄姬回宫图》为中央电视4台“中国风*黄河情栏目”专题展播; 2005年山水画《塬上高秋》发表于《中国书画报》; 2006年山水画《大山的呼唤》发表于《美术报》; 2006年山水画《长城脚下》入选“山西省第2届山水画展”; 2007年人物画《扭秧歌》入选“山西省首届工笔画展”。2011年3月18日《神州诗书画报》整版刊登山水画8幅。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画廊联盟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gansuhualang@126.com

2015-2018 gansuhual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陇ICP备14000113号